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,提升我省学生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,有针对性的开展防疫心理疏导,省教育厅特联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等单位,开展线上高校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列讲座。我学院全体辅导员参加了此次线上培训。
本次培训共分三场,均采用线上形式,使用腾讯会议进行4月8日,高校闭环管理背景下在校师生的心理调适,4月10日,案例督导:封校后,针对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以及4月12日的高校闭环管理背景下精神障碍病史在校生的心理干预。
专家指出此次疫情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、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,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健康、精神状态。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是一场与新冠病毒斗争的“病毒防御战”,也是一场与不良心理和情绪斗争的“心理防御战”。因此,对于大学生来说除了“硬核”的医疗防护,“柔性”的心理干预同样必不可少。
通过此次培训和案例学习,辅导老师们受益颇深。了解了对学生心理疏导的流程和方法。并且要多措并举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。
第一,学校和老师要让学生在疫情期间留意自身的身心变化。要让学生知道,在疫情压力下可能会出现焦虑、恐慌、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,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,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。
第二,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,如“深呼吸放松法”“肌肉放松法”“蝴蝶拍”等或用运动、音乐、倾诉来转移注意力、增加积极体验。
第三,发布疫情防护知识、心理科普类文章等,指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心理状态,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,增加心理韧性,进行自我心理保健。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定时关注官方通报,停止频繁了解信息,避免灾难化思维,积极面对自身情绪变化,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家长、老师帮助。
文/图 巴扎汉
编辑 杨卓越
审核 马新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