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,培育积极向上的文化底蕴,7月30日,经济与贸易学院在学院举行了一场线上暑期读书分享会,学院教师结合自己的阅读和思考,分享了《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》、《社会研究方法》和《新原人》三本书籍的感悟。
一、《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》感悟分享
符秀丽老师认为人工智能是赋能者。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,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,赋能家居、制造、金融、医疗、安防、交通、零售、教育和物流等多领域。人工智能在零售领域应用广泛,包括无人便利店、智慧供应链、客流统计、无人车和无人仓等。人工智能也在教育领域实现信息化,利用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基本特征进行开放、交互、共享、协作、泛在等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交流。
魏雷阳老师认为人工智能是推动者。技术进步改变着人类历史进程,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,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,现在,无论主观接受与否,几乎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信息化浪潮、数字化技术、智能化趋势给人类带来的革命性变化,人类正加速进入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现代化新时代。他指出,技术进步正改变人类历史进程,而人工智能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将加速进入现代化新时代。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,趋利避害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。
饶雪玲老师认为人工智能是改变人类社会的颠覆性技术革命。她对人工智能的定义、发展历程进行回顾,举例2016年阿尔法狗战胜了韩国围棋大师李世石,人工智能被称为改变人类社会的颠覆性的技术革命,从长远来看我们每个人都会受益于它,从短期来看我们每个人又都会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冲击。少数人跟上了,就会变得更加强大,大多数人没有跟上,则会被无情的碾压。作为高校教师,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迎接这样的挑战,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理念。
她认为人工智能是可控的。尽管人工智能可能已经超出目前人类理性可及的范围,人工智能总归还是赋能人类的工具,不具有社会性,创造性,不具备复杂的人类神经系统,不可能具有意识。它的未来仍在人类的掌控之中,而人类的使命就在于以人类的价值观来塑造它、利用它。
王美翠院长强调书中的思考已经超越了对技术本身的关注。《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》这本书粗略的讲了人类技术与思想的演变、人工智能的特点及突破性典型案例,重点陈述人工智能时代对我们的深远影响和面临的风险与挑战,引发的思考已经超越了技术本身,超越了看上去可能是利好的技术与应用,从更长远的、更宏观、更深入的角度探究了人工智能可能对整个社会、整个人类的影响。大到哲学层面、人类身份认知,以及国家安全和世界秩序;小到我们每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知、决策等。
对于在人工智能的介入下,可能会产生的正面的、负面的影响,甚至是危机,以及可能应对的策略,书中做了深入探讨,并结合了很多历史视角和哲学思辨。还没阅读本书的老师们可以着重看一下中间几章的内容。
二、《社会研究方法》感悟分享
田宁老师说假期研读了风笑天的《社会研究方法(第六版)》,全书16章分为社会研究基础、定量研究方式、定性研究方式三编。总体感觉这本书论述严密,从社会理论基本范式到研究报告的撰写,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复杂的技术方法,全面系统逻辑性强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,对于各种方法技术,特别是操作过程、研究方式结合大量的实例说明,相对容易接受,是一本经典的社科研究方法理论范本。
三、《新原人》感悟分享
韩丹老师认为"新原人"这个词强调了人的内在潜能和独特性。传统人类关注思考、学习和社交,新原人能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,追求更高的智慧和意义,追寻内心的光。这个词非常适合教育工作者,因为老师面对的就是不同个性和需求的学生,如何激发他们内心的学习动力,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,老师如何超越传统的局限,以开放、包容、创新和的心态去面对教育,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目标。
她认同书里提倡宽容和理解的人生态度。新原人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化、观点和思想,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。在教学工作中,老师不仅面对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学生、还有同事以及合作伙伴。每个老师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。在教学和工作中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,这些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是非常宝贵的,有助于促进教学和学术的多样性,这种多样性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和新的解决方案。
本次分享会不仅展现了学院教师们对于阅读的热情,也激发了教师们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。学院将持续举办类似活动,为教师们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,共同推动学院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。
文图 张培芹 符秀丽 魏雷阳 饶雪玲 王美翠 田宁 韩丹
编辑 杨卓越
审核 田宁